品味经典 传承美德

发布时间:15-12-01 录入:潘娟 浏览次数:752

品味经典   传承美德

——以读后感为载体,用经典文学的光辉照亮孩子的灵魂深处

盱眙县实验小学  潘娟

【内容摘要】通过课外阅读课堂这个平台,读经典文学作品,写读后感,用经典文学作品中思想光辉、价值观念来影响并指引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这绝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先读再思后写的方式,与经典文学对话,从而产生思想与灵魂深处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崇尚真善美的性格品质,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引孩子们的正确、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通过读经典,写感受的这种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完善孩子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有素养的言行举止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经典文学  道德品质  健康人格  价值观念  言行举止

道理品质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产,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品质将影响人的终生,它的持久性是人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在如今竞争较为激烈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关心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如何?考试得了多少分?这学期是否有进步?忽略或缺少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塑造。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发展,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诚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也带了一系列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电视网络、快餐文化……方方面面影响着孩子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理想以及行为举止。可能有很多教师会有同感,现在的孩子们有些想法连大人们也难以接受,孩子的不文明语言让我们汗颜,孩子的叛逆行为让我们震惊,这一切都无不表明孩子们的道德文明在滑坡,人格品质在下降,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引导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平时的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还有两个语文学科独有的“法宝”可以很好的利用——那就是读和写。课外阅读课堂就是老师们道德教育的阵地,读经典文学作品,写读后感,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思想光辉、价值观念来影响并指引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这绝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先读再思后写的方式,与经典文学对话,从而产生思想与灵魂深处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崇尚真善美的性格品质,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引孩子们的正确、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

众所周知,文学经典中孕育着人类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经验,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一般都以较为完美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经典中的很多东西往往具有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能超越种族、阶级、时代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不仅是为了拓宽知识面,积累词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够修养身心,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指引未来。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可以从中体验着人生的不同生命情感,体验着人生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体验着人生的不同人文心态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作品感悟人生,思考社会、历史、生命、个体以及未来。并且用自己的心灵之笔写下与阅读文本对话后的内心种种感叹,诸多思索,通过写作穿梭在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情景之中,反思自己、思考他人,感悟生命,从而完善自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在课外阅读课上读经典,写感受的这种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孩子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有素养的言行举止。

一、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写读后感可以完善孩子健康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在千娇万宠中长大,所以他们的性格总有一些缺陷,比如怯懦,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对待自己宽容,对待他人苛责……作为教师有责任纠正孩子身上的这些错误和缺点,而我们正好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中的健康的人物性格来纠正孩子们身上不良的性格因素。

针对孩子们这种现状,在课外阅读课堂上,我们经常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活动。我会精心选取一些具有鲜明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的小说,例如:《简·爱》、《鲁宾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然后全班所有的学生一起读这本书。读完之后,交流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受以及评价,最后完成自己的读后感。

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孩子与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话、思索,并用笔写下自己对所赞赏的人物的喜爱、崇敬之情,发掘作品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一系列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在这样读——思——写的过程当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这些人物形象作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久而久之,必定能够完善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

在同学们读完《鲁宾逊漂流记》之后,对他们的震撼和影响是很大的,这从他们写的读后感中可以看出:“主人公身上具备了一系列让我钦佩的性格特点:具有冒险精神;有乐观向上的品质;最重要的是他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毫不畏惧!我也要做一个像鲁宾逊那样有勇气的人。”孩子们(尤其是男同学)在读完整部小说之后,会被鲁宾逊身上的勇气所折服,心中不自觉间充满了豪情壮志。那段时间我们班男生的口头禅就是“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一切!”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勇敢的人格品质,文学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有位女生读完《悲惨世界》后,被冉阿让的悲惨命运深深打动,但是更让她感动的是冉阿让高尚的灵魂。她在读后感中写道:“冉阿让的生命呈现了当时巴黎社会的不公平,一个犯了错的人,即使改过自新也是徒劳的。……人出身的卑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是否纯洁,是否高尚。读了这部小说,我骄纵的性格改变了很多,我试着去宽以待人,谁人能无过呢。我努力去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努力让别人幸福,这样,我的灵魂就会高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那就用自己平凡的能力创造不平凡的奉献吧!”这位同学的文字也让我深深地感动了。读了《悲惨世界》之后,同学们的灵魂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他们摒弃了以往的自私自利,心胸变得开阔,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奉献。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孩子们的性格,完善了孩子们的人格,在孩子的道德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一面。由此可见,通过读经典写读后感这一方式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观念充斥着孩子们幼小而又纯洁的心灵,使孩子们原本单纯的内心世界过早地沾染了社会的流俗: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推崇金钱至上的观念;有的孩子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有的孩子只看重人的外表、财富而忽视人的美德;有的孩子不讲奉献,只求索取……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那就是引领他们走进经典文学的领域,与经典对话,找回那些被遗忘的正确的道德观念,重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能够帮助孩子们重塑价值观念,在课外阅读课上,我们定期推出一个与价值观念有关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读相关的小说。例如:我们第一期推出的主题是“金钱观念”,围绕这个主题我们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这两部小说都是体现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观的小说,读后围绕“金钱”这一主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位同学在读完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在读后感中写道:“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有很多‘菲利普夫妇’,他们推崇金钱至上的原则,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用爱与责任去铸造更有意义的生命,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只有拥有亲情、友情等一切真情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从这位同学的读后感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他否定了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以及人情的冷漠,同时发现人世间最可贵的还是真挚的感情,从而建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们还推出了“美丽和丑陋”、“奉献和索取”等一系列的主题,都激发了同学们深刻的思索。他们纷纷拿起自己的笔,记录下了心灵上的拷问。

另一位同学在读完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之后写道:“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拥有美丽外表的人不一定拥有美丽的心灵,而外表丑陋的人却可能有一颗金子般心。我们的外表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更美!”可以说《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用更直观的视角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比教师们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力。

还有一位同学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之后,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那种奉献于国家社会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写道:“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身上表现的这种精神——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相信每个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从此都会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树立起这样的人生目标: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在课外阅读课上,同学们围绕同一主题读一系列的文学名著,深入探讨有关价值观念的话题,这些“心灵的鸡汤”使得孩子们对善恶美丑有了清醒的认识,对衡量价值观念有了正确的标尺,帮助学生们重塑了正确的道德观念,这对于指引他们人生的正确方向也十分有益。
三、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写读后感可以培养孩子有素养的言行举止。
我们不要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知道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老师,也不要抱怨他们不懂得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或是因为一点小矛盾和同学大打出手……因为道德教育的缺失,所以才导致孩子一系列不得体、不文明、不正确行为的产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他道德品质的外在体现,只有道德素质提高了,他的言行举止才会变得文明得体。所以,我们要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光辉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照亮他们心中每一处黑暗的角落,让他们的思想在文学的感召下升华,提升个人道德品质,这样,青少年的行为举止才会变得文明得体有素养。
在课外阅读课上,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名为“经典照亮人生”的总结性的读后感创作,内容主要是同学们通过读经典文学之后,在思想上发生了哪些转变,在言行举止上有了哪些的进步。然后在班级里对这些读后感进行朗读、评讲,这样全班的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整个班级的班风纯正,学生们的行为文明得体。

例如:一个孩子读了《爱的教育》,这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他领略到“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作品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位同学把这些感受深刻的东西都写进自己的读后感里,并在心中反反复复地体味爱的力量。他还写下这样的文字:“以前,我曾经为了自己的所谓面子而在‘助残日’捐款,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去帮助别人,还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己的同学恶语相向,现在想想,真是觉得惭愧啊!我的心中原本有爱,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我要为了心中的这无私的爱而去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当我在全班朗读他的读后感时,孩子们的眼中都有泪光在闪烁。通过他的读后感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行为在经典著作的熏陶下变得高尚了。

经典文学作品不但含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们也要发现蕴含在其中的人文价值,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我们读经典,不但可以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更要传承经典文学中可贵的道德文明,让孩子们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的洗礼。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书和笔,如饥似渴地去读,酣畅淋漓地去写,去感受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去寻找一个美好的人生坐标,让经典文学的光辉伴随他们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李华 张建永.文学经典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功能.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4);258-259

2谭旭东.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价值. 文艺报,2008-3-15

 

网站维护:江苏微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版权:江苏省盱眙实验小学 苏ICP备11035569号 联系电话:0517-88213213